加柴胡、白芍药,治外感盗汗。医之为道,何道也?
太阴湿热,当发身黄。 第二条言若发汗,又下之,胸中烦热窒塞者,允宜栀子豆豉汤。
但头汗出者,刺期门,随其热而泻之,然汗出则愈。如口燥舌干而渴,诊得尺寸俱沉,过经不愈者,少阴温病也。
若汗下后,心烦痞塞,立栀子豉汤,和解其热,栀子浓朴汤,按大陷胸汤,治心下硬痛,大实大满。凡看伤寒,初学后生,不可轻易治之,治其病之可晓者,缺其不可晓者。
河间又发豆豉、石膏、滑石,同葱白能发里热无汗之症,均有至理。少阴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呕渴,心烦不得眠者,猪苓汤主之。
盖伤寒则恶寒,伤食则恶食,理固然也,但在冬时恶寒为甚。 此方清心火,生心血,家秘加柴胡、归、芍,兼不语之症,内伤外感皆有。